【專家觀點】聚焦做好“五篇文章” 扎實推進數據安全治理體系建設
發布時間:2025-04-16
閱讀次數: 488 次
數據安全關乎國家安全和公共利益,已成為事關國家安全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。黨中央、國務院高度重視數據安全工作,加快推動構建治理體系,筑牢安全基石。2022年底發布的“數據二十條”重點圍繞建立安全可控、彈性包容的數據要素治理制度做出了專門部署。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也強調“提升數據安全治理監管能力,建立高效便利安全的數據跨境流動機制。”近期,國家發展改革委、國家數據局會同有關部門聯合印發《關于完善數據流通安全治理 更好促進數據要素市場化價值化的實施方案》,為推進數據安全治理體系提供根本遵循和方向指引。數據流通安全治理作為一項長期性、系統性工程,貫穿數據供給、流通、使用全過程。隨著數字中國持續建設,數據體量不斷增長、面臨問題日益錯綜復雜,對相應的數據流通安全治理體系建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為此,需要全面貫徹落實國家總體安全觀,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,聚焦做好“五篇文章”,扎實推進數據流通安全治理體系建設。數據流通安全治理的有關政策不能孤立地來看,而是要與數據產權、公共數據開發利用、數據產業高質量發展、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指引等多項政策串聯起來統籌推進。在此基礎上,結合政策執行和落實有關情況,深化研究出臺數據安全治理領域相關政策的指導意見、實施方案和細則等;結合數據安全治理的各類應用場景需求,加快研究制定個人信息匿名化、重要數據脫敏、數據流通安全審計等相關標準。在國家數據安全工作協調機制統籌協調下,加大統籌協調力度,推進數據安全治理的重點工作。針對企業數據、公共數據、個人數據等應用場景中涉數據安全的重大問題,數據管理部門會同工信、公安等有關部門,完善協作機制,細化職責分工,建立保障措施。同時,加強數據安全、個人信息保護等方面的執法協同,推動行政執法信息共享、情況通報和協同配合,提高監管效能。一方面,以公共技術服務平臺、產教融合創新平臺等重大平臺為依托,加強數據安全技術創新,引導企業根據不同安全等級的數據,采取不同的安全技術進行流通,持續提升安全可信流通、風險監測預警能力。另一方面,培育安全監測評估、安全審計、數據托管等數據流通安全服務供給,培育一批滿足高水平動態安全需求的新型數據安全企業,更好地促進數據要素市場化價值化。參照國家數據基礎設施建設試點示范區建設等經驗與做法,率先在自由貿易試驗區(港)等地方開展先行先試,重點聚焦在數據流通交易溯源機制、重點場景安全治理標準、重點場景安全責任界定機制等方面,及時總結試驗經驗,形成一批可借鑒、可復制、可推廣的試點成果,推動一批持續提升數據安全治理效能的示范性重大項目。參照數字中國建設典型案例、“數據要素×”典型案例征集的經驗與做法,面向國家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,征集并組織發布數據流通安全治理典型案例,既為各類經營主體提供示范標桿,又為建立健全數據安全治理體制提供實踐依據。創新宣傳工作方式方法,采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相結合方式,對數據安全治理的優秀案例進行公益宣傳與推廣,營造更加濃厚的社會氛圍,促進數據安全有序流通。(來源:《經濟參考報》;作者:趙霄偉 國家信息中心副研究員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