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周安全速遞3?? | Everest勒索組織聲稱對寶馬進行攻擊
2025-09-26
第一!美創數據庫防水壩位居中國數據庫安全運維管理市場份額榜首
2025-09-24
2025網安周|美創科技多地聯動,共筑數據安全防線
2025-09-19
國家網信辦發布《國家網絡安全事件報告管理辦法》
2025-09-16
數字醫學與健康大會DMHC——美創與您相約古都金陵
2025-08-12
存儲域
數據庫加密 諾亞防勒索訪問域
數據庫防水壩 數據庫防火墻 數據庫安全審計 動態脫敏流動域
靜態脫敏 數據水印 API審計 API防控 醫療防統方運維服務
數據庫運維服務 中間件運維服務 國產信創改造服務 駐場運維服務 供數服務安全咨詢服務
數據出境安全治理服務 數據安全能力評估認證服務 數據安全風險評估服務 數據安全治理咨詢服務 數據分類分級咨詢服務 個人信息風險評估服務 數據安全檢查服務隨著數字化轉型的加速,網絡安全已成為保障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核心要素。然而,當前網絡安全領域面臨著人才短缺、技術更新迅速等挑戰。因此,加強網絡安全專業人才培養,提升教學質量和實踐能力顯得尤為重要。產教融合作為一種創新教育模式,為培養高素質網絡安全人才提供了新的路徑。2022年,新修訂的《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》強調職業學校教育和職業培訓在專業設置、招生、培養、考核和使用等方面,要以市場為導向,服務社會經濟發展,為產業提供人才支撐,以行業發展和企業需求為出發點,在實施職業學校教育和職業培訓時,做到產教融合,校企合作。
當前,不少高職院校在信息安全專業建設上已經推行產教融合模式。相較于本科教育,高職網絡與信息安全類專業的發展歷史短,仍處于專業建設初級階段,未能形成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。高職院校網絡安全專業人才培養普遍存在定位不準確、產教難融合和能力不適配等問題。截至2024年,我國已有300多所高職院校開設了信息安全相關專業。許多高職院校與企業合作,提供實訓基地和實習機會,幫助學生掌握實際操作技能。
信息安全專業
產教融合現狀分析
1.產教合作形式單一,協同深度不足
當前,高職院校與企業的合作多停留在表面,缺乏深層次的協同機制。盡管許多院校與企業簽訂了合作協議并掛牌實訓基地,但實際合作往往流于形式,缺乏長期規劃和實質性內容。在課程設置方面,企業未真正參與到課程設計、教學實施和人才培養的過程中,仍然以校方教學為主,缺乏主動性。部分院校購入了企業教學平臺,但是也存在平臺課程內容單一,課程設置不合理,教學內容無法滿足企業實際需求、企業更新維護難的情況。企業未參與課程開發,導致教學內容無法滿足企業實際需求。合作項目多為一次性或短期活動,缺乏持續性。合作過程中缺乏有效的溝通和協調機制,導致合作效率低下。未能建立利益共享機制,企業缺乏長期合作的動力。
2.師資實戰經驗不足,專業能力有待提升
網絡安全相關專業學科交叉廣泛,對技術要求較高。傳統的基礎教學不能滿足人才培養需求,而高職院校普遍缺乏網絡安全人才,師資力量較為薄弱,專業教師缺乏網絡安全的專業背景和工作經驗,實戰能力明顯不足,這也成為培養網絡安全人才的阻力。盡管在校企合作中,引入了企業教師進行授課,但是企業教師通常擔任某一門課程授課,主要為了完成教學任務,和校方教師很少溝通交流,總體上并未通過校企合作提升教師團隊的總體實力。
3.人才培養與行業需求脫節,實踐能力不足
高職信息安全專業通常為3年制,前兩年以在校學習理論課程和基礎實訓為主,最后一年以企業實踐為主,部分學生會自主選擇實習企業或者升學。學制短,培養周期也比本科更短,由于網絡安全技術多學科交叉、涉及面廣、實戰能力要求高,導致網絡安全人才培養難度較大。相較于本科教育,高職網絡與信息安全類專業的發展歷史短,仍處于專業建設初級階段,未能形成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。高職院校網絡安全專業人才培養普遍存在定位不準確、產教難融合和能力不適配等問題。實訓基地利用率不高。
4.評價標準單一,缺乏綜合評估
信息安全專業的評價體系不夠完善,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。首先,評價方法老舊,評價標準單一,過度依賴理論考試成績,忽視實踐能力、創新能力和職業素養的評估。其次,實訓環節的評價標準不明確,缺乏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的系統評估,同時學生在校企合作項目中的表現未能有效納入評價體系。再次,企業參與度低,評價主要由學校教師完成,缺乏企業對學生的反饋機制,無法全面了解學生在實際工作中的表現。最后,動態評價機制缺乏,評價多集中在學期末或課程結束時,缺乏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動態跟蹤和評估,學生在學習和實踐中的問題未能及時反饋和改進。
應用型信息安全人才
培養建議
1.構建“政、校、企”協同育人生態圈
建立“政、校、企”三方聯動的協同育人機制,是破解當前人才培養困境的關鍵。首先,政府應發揮政策引導和資源整合的作用,通過出臺專項政策、設立專項資金、搭建合作平臺等方式,為校企合作提供制度保障和支持。例如,政府可以通過制定產教融合激勵政策,鼓勵網絡安全相關企業參與人才培養,同時對積極參與校企合作的企業給予稅收優惠或資金補貼。其次,學校應主動對接行業需求,與企業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,將企業真實項目、技術標準和崗位能力要求融入課程體系,確保教學內容與行業前沿技術同步。同時,學校可以依托政府支持,與企業共建實訓基地、聯合實驗室等實踐平臺,為學生提供真實的職業環境和技術支持。此外,企業應深度參與人才培養全過程,通過派遣技術專家擔任兼職教師、提供實習崗位、參與課程開發等方式,將行業資源和技術優勢注入教學環節。通過三方協同,形成“政府引導、學校主導、企業參與”的合作機制,實現資源共享、優勢互補,共同培養符合行業需求的高素質信息安全人才。
2.建設“雙師型”教師培養與實踐基地
學校與企業共建“雙師型”教師培養基地,為校內教師提供實踐機會和項目資源。聘請企業專家擔任兼職教師,參與課程建設和教學指導。鼓勵教師參與企業橫向課題研究,提升實踐能力和科研水平。完善培訓機制方面,定期組織教師參加信息安全專業培訓和認證,如CISP、CISSP等。鼓勵教師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和交流活動,了解行業最新動態。支持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,參與實際項目,積累實踐經驗。改革評價機制方面,將企業實踐經歷、項目成果等納入教師評價體系。建立“雙師型”教師認證制度,激勵教師提升自身能力。
3.推進“崗課賽證”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
在產教融合模式下,高職院校信息安全專業通過校企深度合作,構建了“崗課賽證”一體化人才培養體系。首先,以崗位需求為導向,通過與企業共同開展崗位能力分析,明確網絡安全運維、滲透測試、數據安全等核心崗位的技能要求,并將其轉化為課程教學目標,形成模塊化課程體系。其次,將企業真實項目引入課堂教學,通過項目化教學和任務驅動,使學生能夠在真實場景中掌握實踐技能。同時,將技能競賽融入課程設計,如組織CTF競賽、網絡安全技能大賽等賽事,以賽促學、以賽促教,提升學生的實戰能力和創新意識。此外,將職業資格證書(如CISP、CISSP等)的考核內容與課程教學相結合,為學生提供系統的考證輔導,幫助其獲得行業認可的資格證書,增強就業競爭力。在校企合作方面,通過共建實訓基地、引入企業導師、開展訂單式培養等方式,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,確保人才培養與行業需求無縫對接。通過以上措施,“崗課賽證”一體化模式實現了課程內容與崗位需求、教學實踐與技能競賽、學歷教育與職業資格認證的有機統一,有效提升了學生的職業素養和綜合能力,為信息安全領域輸送了高素質技術人才。
4.完善專業人才評價體系
建立多元化評價標準是完善評價體系的關鍵。首先,應實施綜合評估,將理論考試、實踐操作、項目經驗、職業素養等納入評價體系,全面反映學生能力,同時引入企業導師、行業專家等多方評價主體,確保評價的全面性和客觀性。其次,加強實踐能力評價,制定詳細的實訓評價標準,重點關注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,并將學生在校企合作項目中的表現納入評價體系,鼓勵學生參與實際項目。此外,提高企業參與度,建立企業反饋機制,定期收集企業對學生的反饋,了解學生在實際工作中的表現,并邀請企業導師參與學生評價,確保評價結果與實際工作需求相符。實施動態評價機制也至關重要,通過過程評價加強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動態跟蹤和評估,及時發現問題并進行改進,同時建立實時反饋機制,確保學生在學習和實踐中的問題能夠及時得到解決。創新評價工具和方法,利用大數據、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,開發多元化的評價工具和方法,并系統分析學生學習數據,科學評估學習效果,為教學改進提供依據。
結語
網絡空間的競爭,歸根結底是人才競爭。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網絡安全威脅的日益加劇,信息安全專業人才的培養已成為國家戰略和行業發展的迫切需求。高職院校作為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基地,應以提升培養質量為核心,挖掘可用資源,發揮產教融合的優勢,提升本校教師的專業能力,建設網絡攻防演練平臺、網絡靶場、虛擬仿真實戰平臺,組建校企合作教研團隊,對標前沿技術,培養市場所需要的應用型網絡安全人才。未來,應結合更多實踐案例,關注新興技術對人才培養的影響,持續優化培養模式,為信息安全領域輸送更多高素質應用型人才,助力行業高質量發展。